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哈工程这支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奋进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03-25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哈工程智能学院严浙平教授领衔的船舶控制工程团队,凭借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工作实绩入选。


本次共有来自全国200所高校的200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为来自各个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和知名学者。

把文章写在高端海洋装备中

融入海洋强国事业里

——记哈工程船舶控制工程团队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团队堪称中国船舶控制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团队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淀,以“敢想、敢为、敢赢,求真、求实、求严”的“三敢三求”团队文化,几代师生不断探索实践,为国家国防需要打造国之重器、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研制的某型水下无人航行器曾三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2019年亮相建国70周年阅兵庆典,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制的“定船神针”——国内首套最高级别动力定位系统形成产业化应用……团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把文章写在海洋装备中、融入海洋里”。

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

从0到1再到100的跨越

 “哈工程的科技工作者应该为满足国家需要和国防需求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应该在民族复兴大任的百年历程中留下一点痕迹……”团队负责人严浙平教授如是说,产出更多满足国家战略和国防装备需求的科研成果,是团队为国防真做事、善做事、乐做事的渴望与担当。


水下无人航行器属于高技术复合体,涉及材料、结构、能源、导航、控制、水声、推进及测试等多学科,具有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冗余性等特点。要做好这项事业,各个学科知识要学、要懂、要融会贯通,遇到难点,要有“啃硬骨头”的劲头。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学习和勤奋,是我们攻下科研难关的致胜法宝,国家需要的‘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严浙平说。

团队完成某试验基地无人潜航器验收试验

团队始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在水下无人航行器领域开展基础科学问题、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研发、演示验证及示范应用等研究,突破了水下无人航行器优化与集成、自主控制与导航、试验与测试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出多型无人航行器,解决了水下无人航行器总体集成优化、航海、作业、自主控制等难题,是我国唯一开展微小、小、中、大、超大及浅、深海全谱系航行器研发的团队,完成了水下无人航行器从0到1,再到100的跨越,推动水下无人航行器行业的发展。


团队先后获得科技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21年团队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作为全面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团队张伟获邀赴北京参加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团队多位教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防科技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省“巾帼建功标兵”、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

恪守“三敢三求”

做真科研

走进哈工程41号楼的海洋装置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一眼便能看见墙上的十二字箴言“敢想、敢为、敢赢,求真、求实、求严”。这是研究所创始人边信黔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有“三敢三求”的品格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如今,对“三敢三求”精神的传承和恪守也成了团队在科研攻关时的精神力量。


“敢想是跟踪前沿技术,敢于创新;敢为是做任何研究都要与实践结合;敢赢是最终要把事情做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研发海洋强国建设急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使我国水下航行器技术领跑世界是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简易改造集装箱用作无人潜航器的试验指控中心

从边信黔到严浙平,再到张伟、王元慧、徐健、陈涛等一批已成长为型号副总师的70、80后青年专家,从1982年成立的“北飒”海洋装置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到今天的船舶控制工程团队,从海洋运载器的控制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到水下无人航行器领域研究,在团队看来,匀速前进就是后退,需要加速,再加速!


“要想做到‘三敢’,就还要做到‘三求’,敢想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真理,要求真;敢为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去做,要求实;敢赢要严格严谨严密,恪守军工传统,要求严。” 每一套设备从设计、调试到海试,团队成员都身体力行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无误。

团队在船上进行无人潜航器的相关测试

“解决问题必须去现场。”这是团队的科研理念。科研攻关、海上试验,加班、出差,住行军床、临时板房对于团队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高难度的优化设计、高风险的水下试验“状况百出”让团队身经百战。一次航行器被渔网缠绕,严浙平当即决定亲自下水切割,“还是让我来,我最了解它的结构”;因为与海试时间冲突,团队成员将婚期一改再改......“三敢三求”的精神融入团队每个人的血液里、情怀中,一次次的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让多项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多个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团队联合校所企开展声纳设备国产化测试工作

立足国家需求做真科研、产出真成果,是团队“敢”与“求”的目标指向。团队积极与相关研究单位开展水下无人航行器导航、声纳、推进、连接器等关键设备的协同创新,实现从研仿到改进、到实现器件级的水下无人平台生产的自主可控;自主研发的动力定位高科技产品,在国内首次获得中国船级社船用产品证书和型式认可证书;自主研发5个系列二十多个型号的减摇鳍产品,装备于我国舰船、科考船等200多艘,并出口东南亚。

赓续红色基因

培养创新型人才

团队教师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为目标,围绕“三海一核”领域国之重器的思政案例,挖掘“三敢三求”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教授全部讲授本科生课程,专心打造精品课程,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凝练,创新实施“两案三型四环”理论教学方法、“设想-设计-实现-反馈”实验教学法,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引导功能,创建了“认知-创新-自主”层级递进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着力培养“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创新型人才


团队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团队奖4项、个人奖19项。团队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硕果累累,编写教材14本、教学案例12项。

团队教师指导研究生进行

新型水下潜航器工艺设计和组装测试

团队瞄准产学研合作契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成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指导的学生社团“创翼科技社”获得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创奖项62项;指导学生创业团队7支,创立7家创业公司。2012年至今,团队成员培养硕、博研究生800余人,培养出的毕业生们大多数服务于“三海一核”领域,为国家海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团队几代人坚守着谋海济国、向海图强的使命,传承着对“三敢三求”精神的追求与发扬,在向“海洋强国”进发的征程中,将个人力量与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交融在一起,用智慧、勇气和坚毅与海洋装备的建设者们一同奏响“走向深蓝”的和弦。

至此,哈工程已有两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杨德森院士带领的水声工程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矢志“为祖国打造水下千里眼,不断推动水声事业进步,圆海洋强国梦想。”

延 伸 阅 读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 2017年,教育部启动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2018年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肯定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工作成绩,提出殷切期望。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启动并认定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团队创建工作。


重磅 | 杨德森院士团队

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首批33所!哈工程入选!

打造国产化船舶工业软件孵化基地!

打造服务国家战略新特区!

哈工程水下智能研究院成立!

实现零碳排放!

哈工程团队在10万人关注的创新方法大赛获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谷雪 刘涛 王社军

排版 | 方旖旎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